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七十八章 当汉奸需要理由吗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、翊卫司、官计司、受纳司、农田司、群牧司、飞龙院、磨勘司、文思院等一大批中央行政和军事机构,加强了西夏的中央集权。

    在军制上元昊将十二个部落武装改变为十二个军事行政区,分别在各驻地置十二监军司,诸军兵总计三十万。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、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,由贵戚豪右充任;下设指挥使、教练使、左右伺禁官等数十员,党项人,汉人都可以充任。

    除步兵外,常备军性质的还有骑兵、炮兵、“擒生军”、侍卫军等。

    “擒生军”是担任后勤或警卫部队的总称,由十万人组成。又有二万五千精兵驻扎在首都近畿担任卫戍,给他们配备服役的副兵达七万人。

    还有从出身豪族而擅长弓马技术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五千侍卫亲军,由元昊亲自掌握。近畿卫戍或宫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国家保卫部门颁发的“防守侍命”或“内宿侍命”西夏文铜牌作为标志。

    最值得重视的是西夏骑兵中的精锐 “铁鹞子”。

    “铁鹞子”战马选择很强壮的战马,人也身披重甲,属于典型的重骑兵,冲锋时如泰山压顶,势不可挡,加上强大的防护能力,使得一般的穿刺兵器很难对马上的战士造成致命的伤害,这种骑兵无异于这个时代的坦克。

    “铁鹞子”还有一个特点是用钩索把人和马拴在一起,这样即使侥幸能把战马上的士兵砍死,人也不会从马上掉下来,保证了可以继续冲击。

    可以说在平地上,要想对付‘铁鹞子’极为困难,除非能事先挖陷阱,但这个在实战中基本不存在操作性,除非能成功诱敌入伏。 要对付“铁鹞子”,关键还是直接对付马,把马砍翻,这样“铁鹞子”也就失去了威力。马上的骑士倒地后连动都不能动。

    另外西夏还有一种炮兵,是李元昊军队中人数最少的兵种,大概只有几百人,称为“泼喜军”。别看这支部队人数少,却极为难缠。这种炮兵是把旋风炮(一种机械发射装置,围绕炮轴转动,可以任意变换方向,调整射击方位)架在骆驼鞍上,发射拳头大的石头。两军对阵之时,铁鹞子正面猛冲,泼喜军再抽冷子来一阵石弹雨,很容易就能让对方崩溃。

    李元昊还特别重视汉族人才,他的得力谋臣嵬名守全、张元、吴昊、张绛、扬廊、徐敏宗、张文显等人,除了嵬名守全是党项人外,其它都是汉人。其中张元做西夏的中书令,曾和元昊一起指挥了好水川战役。

    张元、吴昊原为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,“累举进士不第”,而又自以为有王佐之才,不甘寂寞,便写诗明志:“好著金笼收拾取,莫教飞去别人家”。明白表示宋朝庭弃人才而不用,他们将为异国效力。

    朝廷没人理他们,于是他们进入西夏。为了引起李元昊的注意,他们到酒楼里狂喝豪饮,又在墙壁上书写“张元、吴昊饮此”。

    张、吴二人的所作所为被西夏巡逻兵发现,遂将二人带入宫中。李元昊问他们为什么不避讳自己的名讳时,他们毅然答道:“姓都不管了,谁还理会名呢?”,明目张胆地对李元昊接受赵宋赐姓进行讽刺。李元昊听后,不但不生气,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,有奇才。立即予以重用,并改回李姓。

    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来,使之团聚,从而安心为西夏服务。

    许清看了那叫一个感慨啊,这汉奸队伍可真够强大的,咱胡汉三单枪匹马的,跟人家比起来那叫一个汗颜,简直是给汉奸队伍丢脸嘛!

    当然嘛,另一方面可以证明咱们汉人人才鼎盛,自家这边都挤不下了,于是乎,跑到外族那里去,领着别人来打自家,有冤的报冤,有仇的报仇,没冤没仇的也不知图个啥。

    张元、吴昊二人是其中的典型,做了汉奸还振振有词哦,咱们就不信了,考不上进士,做不了官咱还做不了汉奸?无语啊!

    从张元、吴昊的经历上,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做汉奸也是需要理由的,至少张元是这么认为的,为了做一个付有正义性的汉奸(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?),总之张元给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,那就是你不让我做官,我才做汉奸,嗯,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,

    其实宋朝进士的录取律是最高的,有时一次录取近千人,比起唐朝一次录取几十人来,文人中进士的机会那是增大了十来倍,而且现在录取进士考试还是比较正规的,很少有那种营私舞弊的情形,张元两人考不上,不从自身找原因,却把这当成做汉奸的理由,让人……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